上海的士票:老上海车故事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1104
  • 来源:上海的士票 网址:http://www.dflaa.com

  老上海那些有趣的车故事小时候,看《骆驼祥子》的电影,对片中悲惨的生活情节不甚理解,但却记住了祥子拉着人力车飞快奔跑、汗如雨下的样子。

  

  长大后,读懂了鲁迅、老舍、巴金等作家笔下,对黄包车夫在风雨中艰难讨生活的描绘。

  

  而记忆中老上海的繁华盛景,也由一组外滩、洋房、百乐门、旗袍美人与黄包车的画面构成。

  

  十里洋场的故事,缺不了“独轮车、黄包车、轿车、电车...”中发生的人生百态,它们藏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,也讲述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。

  

  今天小编就带您回到旧辰光,看看老上海那些有趣的车故事:独轮车与轿子悄然退场1903年,英国人丹顿来到上海淘金,一上岸,就被一辆独轮车吸引住了。他从未见过这样的车子,一个大轮子上搭些横板,就能坐人。“它叫什么?他们用这个来载人?”丹顿连连发问。

  

  独轮车,又称小车、手推车、江北车,原先普遍在苏北地区使用,用来载货,因适应在南市的窄街陋巷中行走,也能在郊外的泥泞小道上穿行,因此成为华界地区中下层民众所钟爱的一种交通工具。一辆独轮车最少坐一个人,最多的可以坐12个人。

  

  租界开辟后,在其边缘地段相继建成一些工厂,如缫丝厂,招收的女工很多。一些女工为了去较远的纺织厂上班,往往相约合坐独轮车前往,下班后再由独轮车接回,并且渐成风气。

  

  一个叫派特利西亚·阿伦的外国人,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记录下这一幕:“太阳刚刚照天空,纺织姑娘去上工,她们坐着独轮车,吃吃地笑,怕羞害臊。头上扎着手帕,有淡蓝,有灰白,身边带着竹篮,把这天的饭带满,归来已是黄昏。她们面向家门,年轻的脸上露倦容,独轮车慢慢滚动,竹篮里都已空空,眼睛瞪得好凄楚,你是否看到她们头发上的棉絮?”

  

  从当时的照片看,一辆车上约有八人,分坐两边。纺织女工异常辛苦,坐独轮车上下班那一点时光,或许就是她们生活中最快乐的享受了。

  

  而对于达官贵人和富裕市民来说,独轮车是一般贫民的代步工具,他们是绝看不上眼,也不会坐的。他他出入,都是乘坐轿子。不过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,轿子被视为封建落后的“老古董”,在上海越来越少人坐了。

  

  但有一位却例外,他就是张聋甏。因他出身中医世家,医术高超,许多病人重金请他诊治。每逢出诊,他照样乘坐一顶蓝布小轿,轿上贴一“张”字,入夜时分,还在桥上挂一灯笼,在车水马龙的路上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。据说,张中医成了上海最后一个坐轿子的人。

  

  西洋马车和东洋黄包车的趣事随着上海租界外侨的增多,洋派的西式马车应运而生。每当夕阳西下,沿俗称大马路的南京路一直到静安寺一带,一辆辆马车出游兜风,招摇过市。

  

  有人专门在娱乐场所集中的福州路茶楼上,泡上一壶清茶,临窗而坐,观赏过往马车以为消遣。其实马车没什么好看的,好看的是马车上的俊男靓女,“飞车拥丽”成为当时一景。

  

  上海一些有钱人也不甘寂寞,开始置备起马车,其漂亮豪华程度,与外国马车相比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当时驾马车出游,俨然成为一种时尚,尤以三月赴龙华赏花最为流行。

  

  当时龙华在租界西南约20里处,有龙华寺、龙华塔等名胜,附近农家多植桃花,风景绝佳。彼时,富家子弟衣着光鲜,驾着马车而来,边上坐着妖艳女子,在春风中款款而行,好不逍遥。

  

  后来歌星周旋的一曲《龙华的桃花》唱道:“上海没有花,大家到龙华,龙华的桃花都回不了家!”一时风靡上海,“龙华看桃花”成为年俗。

  

  说完西洋马车,再来看看东洋黄包车。

  

  1874年,一个叫米拉的法国人,从日本引进了人力车,又称东洋车。雇来拉车的日本人,因路面不熟、言语不通,最终被华人顶替。不久有英商南华、吉成五大人力车公司成立,为求醒目计,车身一律漆成黄色,故得名黄包车。

  

  刚开始,黄包车行驶时隆隆作响,震动得很厉害。后被改进,由双座改为单座,轮子改成类似现在的橡胶胎,行驶时悄然无声,拉跑速度也明显加快。最讲究的是车厢下钢簧的弹性,弹性好震动就小。

  

  与独轮车相比,“人力车”速度快,平稳又气派,跟马车比,价格又便宜很多,所以,一经引进,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。当年许多商界和文化界人士,都喜欢乘坐人力车,常常包租一辆供其使用,或为家人使用,俗称“包车”。

  

  在20世纪20~30年代,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,达到五六万辆之多,“成为上海客运主要工具之一”,成为养活不少新来乍到移民的生存工具。

  

  “电话叫车”成为时尚1901年,一位叫李恩斯的匈牙利人带了两辆汽车登陆上海。从那时起,上海乃至中国才有了汽车。这两辆进口汽车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品(也有说是德国奔驰的),其式样为前排驾驶员单座,后排双人客座,车前无挡风玻璃,今日看来是地道的老爷古董车。

  

  当时有一个叫柏医生的外国人,就坐汽车出诊。这个庞然大物样式奇异,速度飞快,还不时发出刺耳的喇叭声,路人无不为之胆战心惊。

  

  汽车落户上海后,发展极为迅速。1908年就增加到了119辆,1912年猛增到1400辆。马路不再是马车的专用道,为适应汽车的需要,马路不断拓宽延伸。奔驰、福特、雪佛兰、雷诺等车往来驰骋于上海街头,好不热闹。

  

  据说,电影明星杨耐梅是最早驾驶汽车的上海女性。洋房、汽车和电话,成为当时高雅洋派、奢侈优裕的生活方式。

  

  精明的外商,很快嗅出其中的商机,1908年9月18日,美商环球供应公司百货商场购置了五辆卡迪拉克汽车,开启了上海有出租汽车之始。

  

  但第一家在上海开办出租汽车公司的却是美汽车公司,1911年8月7日,该公司在英文《字林西报》刊登了“出租汽车第一号价目表”。引进的法国雷诺牌汽车,款式时髦,能自动计费,又能运载行李,可乘坐四位客。

  

  30年代,成为上海出租汽车的黄金时代。近百家出租汽车公司中,最著名的十大车行是:美商云飞汽车公司、英商探勒(又译泰来)汽车公司、利利汽车公司、华北汽车行、祥生出租汽车公司、中国公用黄汽车公司、华商银色汽车公司、亿太汽车公司、新闸汽车行、华商南方汽车公司。

  

  其中祥生、云飞和银色这三家出租汽车行,在上海可是家喻户晓。特别是l932年元旦成立的祥生公司,清一色的墨绿色“雪佛兰”,共有辆270车,分行达22处之多,稳稳占据上海老大位置。

  

  早期出租车的收费高昂,每小时4.5元,还要给司机10%的小费,相当于小车夫一个月的工资。这样的价格,一般市民只能望车兴叹。能够潇洒坐一回的,是非富即贵的一群人。

  

  像婚礼喜庆、迎来送往、出门公干、听戏看电影,都是喜欢洋派的上海人,用车的好辰光。阔太太小姐们,打完麻将,接下来的节目,便是电话叫车,然后去南京路的四大公司购物,“电话叫车”逐渐成为上海的时尚趋势,代表着一种身份和地位。

  

  步行时代的终结者”出现!

  

  美国城市史学家桑姆·沃纳曾说,“19世纪中期之前的世界城市都是步行者的城市”,而有轨电车的出现,终结了这种“步行者时代”。

  

  19世纪80年代后,世界最早的有轨电车分别在英国、美国开始营运。消息传到上海,一些居住在上海的外侨,开始酝酿在租界修筑车轨,开通电车。

  

  1908年3月5日,由上海英商电车公司经营的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,它意味着上海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起步。电车的起始点是静安寺,沿愚园路、赫德路(今常德路)、爱文义路(今北京路)、卡德路(今石门二路)、静安寺路(今南京西路)向东行驶,穿过南京路(今南京东路),并沿着外滩,抵达广东路外滩,全程6.04公里。

  

  《字林西报》报道说:“路上立着许多人,张大眼睛和嘴巴惊奇地看着电车。有时发现轨道里有几块小石头,这可能是中国顽童的恶作剧。”

  

  电车运营之初,不少笑话发生,一些人怀疑“电车电车,车上带电,乘者触电”。为解除市民的疑虑,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在盛大的通车典礼上,特邀社会名流虞洽卿、朱葆三等人来乘坐第一班电车。

  

  可有胆量来坐者,还是寥寥无几,使得起初的营业清淡亏损。因乘客稀少,车门也没装栅护栏,一些年轻人自恃胆大,常在电车行驶途中,飞车上下。后因乘客增多,为防止乘客掉落车下,才在驾驶台和车门设立拉闸和护栏。

  

  当时,外国人不愿与华人同坐一个车厢,因此,将车厢分为两种,头等12席沙发供外国人乘坐,二等20席橡木硬座留给华人。乘客分别从前后分门上下,互不干扰。

  

  自1912年辛亥革命后,环绕县城的城墙被拆除,建成了环城马路(今日人民路、中华路环路)。城墙没了,城内城外、华界租界基本连成一体,马路经过修筑,有条件开通电车运营,上海人自办交通事业的热情高涨,要与洋人一比高下。

  

  这时距租界电车开通已有四年时间之久,市民的态度也从惧怕转变为接纳。

  

  时任上海市政厅民政总长的李平书态度最为积极,主张南市的电车一定要由国人承办。1912年4月,李平书推荐陆伯鸿出面,经办“南市电车”的开行。陆伯鸿系上海著名实业家,精明能干、智力过人,早就想筹办电车。

  

  南市电车,成为世界各国电车厂商的“大杂烩”:钢轨,是向德国掰霍纳木厂购买的;车辆,是向英国泼兰斯公司购买的;电线电机及所有零部件,是向德国西门子公司购买的;部分安装任务交给了上海求新机器厂,电力则由陆伯鸿的内地电灯公司供应。

  

  南市电车车头的上端,均安装了“绿、白、红”三色的三盏电灯,据说是陆伯鸿名字的谐音,南市居民对此引以为自豪,乘客日众。

  

  1913年8月11日,华商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1路正式通车,最初的线路是从十六铺到沪杭火车站,行驶里程仅为2英里半,电车时速每小时12英里,全程约20分钟到达,车厢也分头等、二等两种。

  

  有轨电车因其快速、准时、舒适等优点,以及比马车、人力车更低廉的费用,很快赢得市民的青睐,成为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,被誉为“公众的乘物”,赞叹其为“公交之利器,一日不可无此君矣”。

  

  “有灵魂的电车”

  

  电车是上海人的舞台,各不相干的人,匆匆登场,又匆匆下场,只是戏份展不开,观众不过瘾,只留下淡而纷繁的印象。

  

  张爱玲说,女人喜欢在电车里拉家常,不管是怨男人、恨男人,还是爱男人,她们的话题总离不开男人。

  

  居住在静安寺附近常德公寓的张爱玲,家旁边有座电车场,入夜,写作晚了,她会踱到阳台上,居高临下看“电车回家”,等它们全部进场后,她才睡得安稳。

  

  张爱玲说:“电车回家”这句子仿佛不很合适,大家公认电车是没有灵魂的机械,而“回家”两个字有着无数的情感洋溢的联系。但是你没看见过电车进厂的特殊情形吧?

  

  一辆衔接一辆,像排了队的小孩,嘈杂,叫嚣,愉快地打着哑嗓子的铃:“克林,克赖,克赖,克赖!”吵闹之中又带着一点由疲乏而生的驯服,是快上床的孩子,等着母亲来刷洗他们。

  

  车里的灯点得雪亮。专做下班的售票员生意的小贩们曼声兜售着面包。有时候,电车全进了厂了,单剩下一辆,神秘地,像被遗弃了似的,停在街心。从上面望下去,只见它在半夜的月光中袒露着白肚皮。

  

  女作家苏青写挤车的经历,也生动逼真:“先是车子不来,好久之后总算来了,却不是你盼望的车,当然还得等。于是第二辆不是,第三辆又不是,第四辆...第四辆总算是了,然而人挤得很,头等里铁门不开,立了半响,情知恳求无用,还是省些铜钱到三等去试试吧。”

  

  二三十年代,以电车为主的上海公共交通进入鼎盛时期,巨大的人流充塞着每一节车厢,上班的职员、游玩的行人、跑单帮的生意人,全赖电车把他们发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。

  

  上海人快节奏是这样开始的!

  

  此后,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也在上海开通了。

  

  1914年11月15日,无轨电车开通。当时报刊称之为“上海唯一之新发明”。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14路,南起郑家木桥(今福建中路、延安东路),北至老闸桥南堍(今福建中路、北京东路),全长仅1.1公里,设站点两处。

  

  说起来,上海第一条水泥路还得益于无轨电车呢。当时福建路旧称“石路”,是一条石板路,路基松软,无轨电车行驶其间,几天下来,路面开始塌陷,不少地下自来水管都被压坏。

  

  于是,无轨电车在开通12天后暂停行驶,由电车公司在福建路修建水泥路面,以保水管无损。这样,上海第一条水泥马路诞生。

  

  1922年8月13日这一天,是上海公共汽车的首次开行。华商董杏生成立的上海公利汽车公司,第一辆公共汽车从静安寺出发,经愚园路,白利南路,兆丰公园到达曹家渡,再从极斯菲尔路折回静安寺,全长4公里。

  

  1934年,双层公共汽车出现在上海。40辆由中国汽车公司向英国史蒂文工厂定制的双层公共汽车,外观新颖,载人量大,下层可坐44人,上层可坐38人,第一条线路由静安寺沿南京路开通至虹口公园。是年上海还建造了双层码头、双层轮渡,被称为上海“双层交通工具年”。

  

  城市公交很快成为上海一道流动的风景线。在夏天的晚上,许多人喜欢坐在上层的前排兜风,可算是花钱最少的娱乐之一。双层公共汽车也是广告商的宠儿,其高耸的车身,够大的体积,是各式广告的最佳发布地。

  

  上海的快节奏生活,公交或许起了很大作用,公司规定每天要开几趟车,少一趟都不行,于是司机拼命赶车,车没停稳,司机和售票员就叫:“快点!快点!”立足未稳,车便开动了,长此以往,出行的人不快也难,无形中养成了上海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。

  

  许多朋友因为出差经常需要报销一些旅行费用,但出于某些原因,当他们回来填写表格时,他们发现自己由于匆忙而没有收到足够的票,无论是餐券还是车票,出租车票也不错!

  

  我一年到头都以低价转出租车票,我们的手机上有更多真正的出租车票,都是真正的出租车票、燃料票、餐券、住宿票,都是优惠转移给每个人,为有需要的人提供补偿。有不同的车、不同的时间、不同的日期。金额也各不相同。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联系我。

  

  便利信息:各种票据使您乘坐汽车更加方便。[微信/电话:13480170058 ]


猜你喜欢

杭州这两家小店要C位出道了

作为吃货的你,是不是也很好奇这些小店是如何实现他们的传奇人生?今天就请跟随小编的脚步,一起探索最近很“火”的两家杭州小店。了解牛肉跟老板一样实在的#周记牛肉馆#和能够治愈人心的#客小厨#

2024-03-10  分类:上海出租车资讯  浏览:115次

民营经济的杭州故事 | 华东医药李邦良

杭州已吹响新时代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号角,

2024-03-10  分类:上海出租车票购买  浏览:108次

夜里的南宋御街河坊街 光影的杭州故事

亮灯工程,为什么要放在白天来巡查?章海森说,晚上亮灯巡查主要看效果好不好,有没有达到预期,而白天,他们要排查安全隐患。

2024-03-10  分类:上海的士票购买  浏览:116次

城市发展设想

在探讨广西城市发展的新设想时,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的积淀与未来的潜能。今天,当我们审视来宾市的分拆、北海与钦州的合并以及南宁市的扩容和升级时,我们是在为广西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描绘新的发展蓝图。

2023-11-10  分类:上海出租车资讯  浏览:305次

在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大。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?

现在的地铁你挤不上去,如果你想挤?就得早起。大家一起卷。卷卷更健康么。

2023-11-10  分类:上海出租车资讯  浏览:293次

(function(){ var src = (document.location.protocol == "http:") ? "http://js.passport.qihucdn.com/11.0.1.js? fde0055aea443944bde403ae273b8cc0":"https://jspassport.ssl.qhimg.com/11.0.1.js?fde0055aea443944bde403ae273b8cc0"; document.write('<\/mip-script>'); })();